【分析】
1.模板支架支承在松软地基上,不牢固或刚度不够,混凝土浇筑后局部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,造成凹凸或鼓胀。
2.模板支撑不够或穿墙螺栓未锁紧,致使结构膨胀。
3.混凝土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,一次下料过多或用料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混凝土,或振捣混凝土时长时间振动钢筋、模板,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。
4.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利用半砖外墙作模板,由于该处砖墙较薄,侧向刚度差,使组合柱容易发生鼓胀,同时影响外墙平整。
【分析】
1.楼梯底模采用钢模板,遇有不能满足模数配齐时,以木模板相拼,楼梯侧帮模也用木模板制作,易形成拼缝不严密,造成跑浆。
2.底板平整度偏差过大,支撑不牢靠。
【措施】
1.侧帮在梯段可用钢模板以2mm厚薄钢模板和8号槽钢点焊连接成型,每步两块侧帮必须对称使用,侧帮与楼梯立帮用U形卡连接。
1—踏步侧帮(2mm钢模);2—8号槽钢;3—踏步模板。4—嵌缝木条;5—U形卡;6—2mm厚扁钢。7—侧模(组合钢模板);8—角模;9—底模(组合钢模板)
2.底模应平整,拼缝要严密,符合施工规范,若支撑杆细长比过大,应加剪刀撑撑牢。
分析】
具体拆模条件和要求不明确,模板周转数量未配足,混凝土不符合规范规定或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,为赶进度而提早拆除模板和支撑,都会使混凝土产生结构性裂缝,甚至坍塌,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。
【措施】
施工前配备模板数量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:
1.拆模条件应符合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(GB 50204—2002)的规定,同时满足设计要求。
(1)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。
(2)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;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,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2-2的规定。